难舍的财校岁月
杨厚成
最近,欣闻我的母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院校,全国大学生满意度 50强高校,全国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深有感触。
一、 紧凑的学习生活
1983年9月,我有幸考入九江庐山脚下的江西财会学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前身,以下简称财校)。九江,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图画”。“此地何妨便终老,譬如元是九江人”之说,因此,紧张高考征战之后的我们对未来、对九江充满了憧憬,前面是一条通天阳光大道,从此,可以放飞心情,优哉游哉。但半军事化的管理击碎了同学们的美好愿望。起床铃5:30响起,25分钟的早操,半小时的早自习,7:30上第一节课,开饭时间各为40分钟,晚上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晚自习,早晚自习老师轮流全程跟班,直到晚9:30就寝熄灯。校学生会纪律组全程监督检查到岗情况,有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者广播里通报批评,并影响班级排名,个别人因此拿不到毕业证书。
一个学期12至14门功课,二年要学完50余门功课。繁重的功课,严格的纪律约束,将同学们的身心都不自觉地融入到学业中,人人争分夺秒,埋头苦读,紧张程度不亚于备战高考。大家都相当自觉,下午课外活动除了打球、跑步等锻炼身体外,都在练书法、打算盘。晚上幽静的校园里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此起彼伏,犹如悦耳动听的乐声在校园上空回荡。晚9:30熄灯后,还有不少人在路灯下复习、温习功课。
专业课老师曾反复告诫我们;一是要吃透各门功课原理特别是会计学原理,二是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动手应用能力,多做多练。按这种思想,我们勤学苦练,熟练掌握了行政事业、企业、银行等各类会计业务及监督检查业务,大部分人毕业后,不用师傅带就能独立上岗,因此,财校毕业生深受社会青睐,如今,八九十年代的毕业生大都成为财税、审计、建行、国有企业的业务骨干,很多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因此,财校被誉为江西财会界的黄埔军校。
二、因人施教提素质
母校不但对专业学习抓得紧,而且能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学校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校广播室和墙报栏除播出(张贴)通知和新闻外,还播放(张贴)学生习作,我就有一篇散文被播出来了,大大激发了我的读书写作激情。教“大学语文”的蔡厚淳高级讲师经常对我耳提面命,星期天到校外授课也带上我,吟听过蔡老师的“文学理论”、“古代汉语”、“诗经论语及唐诗宋词鉴赏”等课程。财政学罗会文老师指导我系统学习了许毅、陈共等财政学家的专著,加深了对“国家分配论”、“价值分配论”、“剩余产品价值运动论”和“社会共同需要论”等财政学流派的理解,受益匪浅。那时,业余时间我基本上泡在校图书馆或新华书店里,乐在其中。由此,养成了爱好读书写作的习惯。
三、道德教育摆首位
财校非常注重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做事先做人,号召学生们向雷锋和焦裕禄学习。在开学和毕业典礼上,校领导反复强调,要恪守职业道德,以廉洁理财为荣,以贪污受贿为耻。见钱不眼开,不贪不占,守住底线,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任课老师指出:选择了财校,就等于选择了配角,选择了寂寞,财会人员是为领导、为社会服务的,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忠于职守,保守秘密,低调做人,诚实做事,不做假账。财校学生大都能牢记老师教诲,耐得住寂寞,抗得起诱惑,守得住本分,对得起职业操守。如今,我养成了对新入职的财会新兵都要进行一番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谈话,做到廉洁警钟长鸣,职业道德永记心中。
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我们学习虽然抓得紧,但不枯燥、孤独和寂寞。课余,师生打成一片,学校每个月要组织观看两次电影或文艺演出,经常组织班会。在九江的第一个国庆节,班主任就带我们爬好汉波,上庐山。沿着陡峭的莲牯路台阶拾级而上,沿途地势险峻,林深谷幽,但年青的同学们蹦蹦跳跳,前呼后拥,你追我赶,体验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快感。庐山,是我平生爬的第一座名山,充满着新奇、激动。逛花径,探仙人洞、含鄱口看日出,登香炉峰,爬五老峰,体验到无限风光在险峰,正如毛泽东诗云: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二年内,我们还游览了东林寺、柘林湖、石钟山、龙宫洞等以及九江市区内所有景点,感悟到九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九江,古老而年轻靓丽的城市,让我们流连忘返。美丽优雅的财校,你永远留驻在我的心田。
作者简介:
杨厚成,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西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鹰潭市理论宣讲员、鹰潭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政协鹰潭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鹰潭市第三届文化名人、第五届鹰潭市督学,鹰潭市作家协会党支部书记、鹰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鹰潭市微诗协会顾问等。
工作之余,常提笔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近百篇文学作品,编入各类文集。近三十余篇作品,分别获省、市文学作品征文评选一、二等奖励,专著《春天的赞歌》获评为鹰潭市人民政府文学奖。出版著作《可贵的定力》《春天的赞歌》等专著,出版红色文化专著《红旗漫卷》《红星照耀》等多部,参与编辑出版《信江微诗韵》《鹰潭文艺》《红色余江》《鹰潭的文化自信》,书香月湖《掬墨集》,四新月湖《凝香集》等多部文化书籍。撰写历史电视专题片《红色月湖》(负责文字)、编辑出版史志性专著《月湖印记》(执行主编)等。
也常有文学作品,在《江西日报》《星火》《中华南方诗社》《三江文学》巜微型诗选刊》《参花》等国内各种报刊杂志和文学网刊上发表。